2025年国产大飞机专题报告:中国力量将打破全球寡头格局,自主研发铸就坚实壁垒
第一章 国产大飞机行业形成多元发展格局
大飞机一般指150座级以上、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
航空界对大飞机的定义一般指150座级以上、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民用运输类飞机和军用运输类飞机。 在我国一般将150座以上的客机称作“大型客机”,主要负责航空干线的客运活动,是民航中使用最广泛的主力机型。 国外大飞机的典型代表在民用领域包括波音737、空客A320等窄体客机及波音 747“空中女王”、波音777、波音787 “梦想飞机”以及空客A380、A350等宽体客机。 目前我国大飞机主要有中国商飞(COMAC)开发的产品包括窄体单通道中短程商用飞机C919飞机(2023/5/28商业首飞) 和宽体长程商用飞机 C929(研制中),据《南华早报》2024年5月13日报道,C939宽体客机的研发工作已全面启动。
我国已形成军用+民用+特种用途大飞机家族
我国已形成军用+民用+特种用途大飞机家族,其中民航干线客机是大飞机产业数量和价值量占比最高的产品。艰难起步期:运8由中航陕飞生产的中程中型多用途运输机,源自对俄制安-12b四发涡桨运输机的测绘仿制,是当时中国研制成 功并投入使用的最大的运输机。中国第一次自主研制的大型军用喷气式运输机曾命名运-9,该项目于1969年上马,后由于多种原 因而中止。运-10的研发始于1970年,首飞于1980年,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运-10的性能和安全性都难以达到国际标 准,最终在1986年被迫终止。反复探索期:以新舟60项目为代表。研发始于1986年,首飞于1993年,但是由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影响,新舟60的销售和运 营都不理想,最终在2006年停产。 初见成效期:ARJ-21首飞于2008年,是中国第一次成功自主研发支线客机的项目。运-20首飞于2013年,是中国第一代大型运输 机,也是中国第一次成功自主研发大型运输机的项目。C919首飞于2017年,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干线客机,第一款真正意义 上的民航大飞机。AG-600首飞于2017年,是中国第一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当前我国已形成了由国产大型客机C919、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鲲鹏”和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构成的国产大飞机“三剑 客”家族。
中国商飞是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
中国商飞是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牵总国内大飞机项目制造。 中国商飞于2008年5月11日成立,总部设在上海。由国资委、上海国盛、航空工业、中铝、宝钢、中化共同出资组建, 是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 主要载体,主要从事民用飞机及相关产品的科研、生产、试验试飞,从事民用飞机销售及服务、租赁和运营等相关业务。目前,中国商飞形成了“支线客机C909-窄体客机C919-宽体客机C929”的三款客机产品体系。2024年11月12日,在第十 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商飞举行产品发布会,宣布ARJ21飞机增加商业名称C909,统一飞机产品名称为 “商飞+型号”的形式。至此,中国商飞三款商用飞机产品名称分别为“商飞C909”、“商飞C919”和“商飞C929”。
第二章 全球与中国民航市场扩容前景明朗
全球民航市场由复苏转向增长,客运量提升拉动客机供给
全球民航市场由复苏转向增长,客运量提升拉动客机供给。据国际航协,随着后疫情时代航空旅行的复苏发展,客运量 和运力回温,全球航行客运总量自2023年持续复苏,预期在2024年内恢复常态增长模式。2024年1月4日,中国民航局在 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预测,2024年国际客运市场的复苏势头将加速,预计到年底,每周的国际航班量将达到6000班,恢 复至疫情前的80%。据波音公司《Commercial Market Outlook 2024–2043》,客运量增长速度将持续超过2.6%的全球平均经济增速;空客 公司《Global Market Forecast 2024-2043》预测2019-2024年客运需求的复合年增长率达4.0%;《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 测年报2024-2043》预计未来20年,全球航空旅客的周转量年均增长率为3.75%。
中国航空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根据2024年11月12日中国商飞发布的《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4-2043)》,商飞预计到2043年,中国航空市 场将拥有10061架客机,占全球客机机队20.6%,中国航空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其中单通道喷气客机 7499架,双通道喷气客机1731架,喷气支线客机831架。 未来二十年,预计将有 9323 架飞机交付中国市场,其中单通道喷气客机 6881 架,占二十年交付总量的七成,其中 73.68% 的单通道喷气客机机队为中型单通道喷气客机;双通道喷气客机 1621 架,占总交付量的两成,其余为喷气支线 客机,二十年间将交付 821 架。
发动机维修主导,驱动中国飞机维修市场规模迈向新高
据《2024年全球市场飞机维修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近几年,中国飞机维修 的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众多企业都积极参与其中,使飞机维修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内企业抓住机遇,凭借服务性价 比高和更为贴近本土市场的优势,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中国飞机维修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639亿元增长到2023年达到 786亿元。预测到2030年中国飞机维修市场规模将达到1251亿元,从2024年到2028年年复合增长率约6.18%。 飞机维修主要包括发动机维修、零配件维修、机身维修等类型,其中发动机维修占据38%的市场份额,是飞机维修主导 类型。
第三章 中国商飞打破大飞机市场双寡头格局
全球商业客机市场的集中度极高,双寡头垄断市场
全球商业客机市场的集中度极高,空客和波音以“双寡头”形势垄断整个市场且仅在2023年二者交付量占总行业的 90%。据FlightGlobal了解到的数据显示,在未来十年内,空客预计将交付11200架新飞机,而波音则预计交付8800架。 这将使空客占据51%的绝对多数市场份额,而波音则占据40%,剩余的9%由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COMAC)等其他制造商占据。 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大飞机进入市场之路则面临重重阻力。除中国商飞系列飞机迅猛发展,成功落地外,日本三菱飞 机公司宣布停止研发计划,俄罗斯沃罗涅日飞机制造公司的伊尔-96-400M作为四发客机经济性较差,缺乏潜在买家,加 拿大庞巴迪公司因外部阻力转向核心公务机业务,只有巴航工业E195-E2客机尚可作为C919竞争对手。
中国商飞进入大飞机市场,C919或将成为热门机型替代方案
中国商飞进入大飞机市场,C919或将成为热门机型替代方案。我国商飞推出C909支线客机标志着我国民航飞机正式进入 民航市场,而推出C919后则标志着商飞已具备民航大飞机生产能力,飞机种类方面已具备和波音、空客同台竞技的基 础。 C919将成B737和A320目前唯一替代方案。波音的 B737 和空客 A320 是航空史上销量最高的两个飞机系列。2024年,波 音交付348架飞机(2023年交付528架),空客交付766架飞机(2023年交付735架)。 COMAC 认为,C919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随着商飞C919机型在2023年开始批量交付,中国制造商将在单通道飞机领域率 先与现有市场巨头展开竞争。2024年8月28日,国航、南航接收首架C919飞机。截至2024年12月末,累计共有16架C919飞 机交付客户,其中2024年交付12架。
第四章 国产大飞机产业链构建自主发展模式
大飞机产业链价值呈“微笑曲线”形状,制造仍依赖于全球化
民用大飞机产业技术复杂,包含从研发设计到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是典型的高附加值产业,企业的技术含量高低决 定了其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水平,所以不同环节的企业盈利能力存在很大差异。 前端的研发设计、发动机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位于后端的营销、售后服 务属于管理和信息密集型,附加值也较高;中间的一般零部件制造、整机组装环节通常属于劳动密集型,其附加值较 低。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测算,民航飞机成本构成主要由机体、发动机、机电系统、航电系统和其它等部分构成,各部分 价值占比约为 36%、22%、13%、17%和 12%。按照 C919 每年销售额 80 亿美元估算,上述五个系统价值量约为 28.8、 17.6、10.4、13.6、9.6 亿美元。
中国商飞建立完善的“主制造商-供应商”商业模式
“主制造商-供应商”的生产组织模式一般在复杂产品系统产业较为常见,具体是指主制造商作为复杂产品系统产业的驱 动者,在其主导下,从上游到下游各环节形成多层级大规模的供应商网络。 大飞机产业是复杂产品系统产业的典型代表,作为C919项目的主体,中国商飞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主制造商—供应商” 模式,这个模式中,中国商飞负责产品整体设计、构建供应链、为供应商制定要求、组装零部件,飞机零部件的生产由 外部供应商进行。
聚集资源打造中国民机品牌,优先培养本土供应商
中国商飞最大限度聚集国内外资源打造中国民机品牌,优先培育本土供应商,实现自主化生产,同时积极与国外资源合 作。C919大飞机的本土生产配套企业数量占供应链所有企业数量超过60%。据航空产业网2024年《民用大飞机产业链供应 商分布图》,从企业所处的产业链细分看,制造商(包括机体结构件、机载系统与设备、航空材料等)数量占比59%。从 企业的所有制类别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数量最多,分别占比31%、29%;外资企业与合资企业占比达到35%。 国内方面,航空工业集团下属单位是中国商飞供应商的核心力量,在一类、二类、三类供应商中分别有16家、3家、1家 和1家,下属主机厂(西飞、沈飞、成飞、洪都、哈飞、昌飞)承担着C919大型客机雷达罩、机头、机身、机翼、垂尾等 绝大部分机体结构件的研制和制造业务,占机体研制95%以上工作份额。
三级供应体系:中外厂商协同攻坚航电机电系统
航电系统包括电传飞控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机载维护系统、大气数据系统、客舱娱乐系统、气象雷达系统、综 合监视系统、客舱核心系统等。参与公司包括美国柯林斯、通用电气、泰雷兹、霍尼韦尔等;机电系统包括发电配电系 统、机电电源系统、液压系统、线传飞控系统、火警及防护系统等,参与公司包括派克、穆格等。国内公司方面,中航 电子也参与了通信导航系统、机载娱乐系统等的开发工作,其中凯天电子直接参与大气数据加温控制器的研制工作,上 航电器承担了独立研制和批量交付C919控制板组件与调光控制系统和集成断路器板两个工作包的任务。中航光电提供 EWIS系统等。四川九洲提供承担客舱广播内话子系统的研制任务。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