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办理手机号的关键流程与不同运营商套餐的优缺点

在小红书观看

今天我们聊聊在日本办理手机卡

之前的视频里聊过,人到了日本,在区役所登陆完住所后有三大首要任务:办手机号、开银行卡、租房,这三个东西是互相依赖的

办理手机号需要有住所和银行卡或信用卡,开银行卡需要有住所和手机号,而租房需要有银行卡和手机号,他们互相依赖,形成了需求的闭环

这三位一体中的突破口就是办手机号,因为只要是常住身份,有在留卡,住所可以直接用民宿或酒店的,而手机费可以用国内的信用卡来支付,条件比较宽松

日本的手机运营商挺多的,个人把他们大体分为三个梯队

一线运营商:AU、NTT DOCOMO、SoftBank 软银、Rakuten 乐天(只能算准一线,因为他很多基站是租 AU 的)

格安运营商,比如 AU 旗下的 UQ、Softbank 旗下的 Y!Mobile 等

虚拟运营商就非常多了,典型的比如 IIJ 等

一线运营商可以类比国内三大运营商的顶配套餐,比如中国移动全球通的感觉,好处是有自己独立的网络、信号更稳定、网点多,并且业务覆盖非常广泛,基本都有包括宽带、电视、电话、金融一类的全家桶,缺点是贵,适合价格无感或者公费报销的用户

“格安”的意思我搜索了一下,AI 说:“格安”(かくやす)是一个形容词,意味着“非常便宜”或“价格低廉”

虽然是这样的名字,但大致来说,如果在没有优惠的情况下,也不会特别的便宜,即便在优惠期内,每月的月租也在 100 到 200 人民币左右

算下来,一个典型的每月 20G 流量的格安卡套餐,每月消费 160 人民币左右

这些运营商基本都是一线运营商旗下的廉价品牌,用来给自己主品牌引流,好处是办理这些运营商的卡可以共用其对应一线运营商的生态,比如宽带线路,信号也相对虚拟运营商更优先使用

也有不少的虚拟运营商,自身没有基础设施,都是向一线运营商租用,可以做到比较低的价格,不过一般没有门店,需要全程在网络办理,要拿到实体 SIM 卡的话一般是快递,有一定的等待时间,并且可能对注册者的住所和手机号有要求,适合自己已经有手机号以后给孩子办,或者需要开几个小号业务使用的场景

我自己一开始,大人办的是 UQ 套餐,每个人每月 20G 流量 100 多人民币,小孩办的是 IIJ 最低那一档的套餐,每个月 5G 流量 60 人民币

刚来日本的人,如果搞不清楚具体流程,最好去实体店办理手机号,一般的商圈,或者有 bic camera 的地方就会有各个运营商的营业厅,有的需要在官网预约有的不需要,可以事先查一下

去的时候携带好自己的护照、在留卡、信用卡等,最好把印章也带上,有的店有会说中文的员工,每月的话就拿手机翻译也没太大问题

办理手机号的时候,有个加 20 多人民币选号的服务,可以自己选定手机号后四位以后随机一批号码出来选,因为手机号要用很久,日本也会有讲究一些吉利数字之类的习惯,特别是商务场合,所以 20 块搞一个靓号还是值得的

日本手机卡到手以后,可以考虑进行这些操作:

设置日本手机号为主卡,关闭国内手机卡的流量漫游;

各种国外账号,比如 Google 以及 Apple ID 的手机号换绑;

网购手机号更换;

可以注册 Line 之类的国内手机号注册不了的服务了

微信换绑以后,界面名称会变为 WeChat,据说如果手机号在亚太地区的话,数据会被迁移到新加坡,软件的功能在切换以后也会有略微变化

UQ 的使用其实是很稳定的,只不过后来架不住 Rakuten 的最强套餐过于给力,他是阶梯套餐,如果是 3G 流量以下是 50 人民币,用超过了自动切换到 20G 流量套餐 100 人民币,用超过 20G 流量就自动变成 160 人民币的无限流量套餐,并且使用乐天的 Link App 打日本国内的电话是免费的,每月还送 2G 的国外旅行流量,其中也包含中国,所以大半年以后我们把大人的手机号携号转网了过去

乐天是个新运营商,5G 是用自己新建的基站,覆盖不足的地方租用了 AU 的 4G 基站,我转网过来半年左右,用下来跟 UQ 差别不大,但是确实做到了流量和电话自由

相关链接:

乐天手机卡注册邀请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