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囒银行
上海和囒银行10元钞票
上海和囒(lán)[注 1]银行是荷兰尼德兰贸易公司(荷兰语:Nederlandsche Handel-Maatschappij)于1903年在中国上海设立的分行,曾于1909年至1946年间在上海发行纸币。
历史[编辑]
1824年5月9日,尼德兰国王威廉一世在海牙宣布成立尼德兰贸易协会股份有限公司,但有关建立公司的王室法令是于1824年3月29日通过的。根据法令,该公司的成立是为了促进贸易、航运、造船、渔业、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还是为了充当国王调控经济的杠杆。实际上,该公司通过网罗讯息、寻找新市场以扩展商贸业务及其航运和金融业务,与荷兰政府关系密切,在荷兰与荷属东印度之间的贸易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尼德兰贸易公司的发展重点都是在荷属东印度而非荷兰本土。该公司在东印度的各分支机构从1880年开始逐渐转向银行业,1900年前后其本土分支机构也转向银行业[1]。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2])[注 2],尼德兰贸易协会在上海设立支行,正月十四日(1903年2月11日)开业[4],以存款、放款、有价证券、汇兑等为主,并兼营其它银行业务。虞洽卿[5]曾于1903年至1941年间在该行担任买办,但自1924年起已由其子虞顺恩代理[6]。1916年7月,上海外商银行组成汇兑银行公会改组为上海国外汇兑银行公会,会员包括外商银行20家,会员代表以各行经理担任,初设委员8名,该行代表为公会委员之一。1934年,上海国外汇兑银行公会与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上海钱业同业公会合组上海国际银钱公会[7],该行代表为公会委员之一[8]。第二次世界大战荷兰被德国攻占后,该行汇兑业务大幅减少,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本台湾银行接管。1945年抗战胜利,该行得以复业经营。1949年后,该行曾被批准为外汇指定银行,代理中国银行买卖外汇和代办国际汇兑业务,后因业务惨淡于1952年提出停业申请,并于1953年正式停业[9]。
纸币[编辑]
1909年至1946年间,上海和囒银行先后在上海发行壹圆、伍圆、拾圆等面额的纸币,另有伍拾圆、壹百圆两种试印币未发行[10]:2-4[2][3]。
相关[编辑]
沙逊大厦:上海和囒银行曾租用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北楼)底层沿外滩一面的东北厅为行址。1993年3月,荷兰银行上海代表处获准升格为分行,行址就设在原上海和囒银行旧址[11]。
注解[编辑]
^ “和囒”也就是“荷兰”
^ 一说上海分行设立于1902年[3]
参考[编辑]
^ History. ABN AMRO Bank N.V.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6).
^ 2.0 2.1 Nederlandsche HandelMaatschappij, 1824-1964 (PDF). ABN AMRO Bank N.V.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0-10).
^ 3.0 3.1 2418 光绪三十四年上海和囒银行伍圆、拾圆、民国十一年上海和囒银行伍拾圆、壹佰圆样票各一枚. 雅昌拍卖信息网.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 0841 1922年上海和囒银行壹佰元一枚. 雅昌艺术网. [2020-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 1875年和囒銀行(即今荷蘭銀行)股票. 上海阳明拍卖有限公司.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6).
^ 上海“聞人”虞洽卿. 中国网.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2).
^ 百年公会历程. 新民网.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 上海金融志 第二篇解放前金融机构 第五章金融业辅助机构和出版物 第一节 公会组织. 上海市地方志资料库. 2007-03-26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 4469 上海和囒银行纸币共4枚大全套. 雅昌拍卖信息网.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2).
^ 曲振涛;张新知. 外國貨幣侵華與掠奪史論:1845-1949.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09508060.
^ 陆月憩. 奚国强:去外资银行上班,即便炎炎夏日也须西装笔挺. 澎湃新闻. 2020-01-18 [2020-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查论编清朝货币(含同时期其他势力发行之货币及在华流通之外国货币)清朝经济 · 清朝币制各时期的流通货币附:后金货币
天命通宝
天聪汗钱
清廷发行历朝制钱
顺治
康熙
罗汉钱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其他货币
银两
平色
纹银
关平银
规银
洋例银
行化银
过炉银
顺治钞贯
龙洋
大清宝钞
户部官票
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大清银行兑换券
铜元
大清铜币
大清银币
大清金币
地方发行
台湾寿星银饼
回文天罡银币
粤毫
滇藩司钞
藏币
九松西阿
宝藏币
章噶噶布
桑松果木
桑康雪阿
色章果木
卡冈
噶钦
噶穷
噶启介
雪冈
雪松
雪阿
四川藏洋
普尔钱
其他势力
南明货币
弘光通宝
隆武通宝
大明通宝
永历通宝
永昌通宝
大顺通宝
西王赏功
兴朝通宝
裕民通宝
太平天宝
圣宝
平靖圣宝
翼王赏功
热西丁红钱
流入中国的外国货币
宽永通宝
越南铜钱
光中通宝
景盛通宝
嘉隆通宝
尼泊尔银币
尼泊尔莫哈尔
多种外国银元
羌帖
港元
币值单位
文
贯/吊/串/吊/缗
两
钱
分
厘
元
角
分
铸钱局、造币机构
宝源局
宝泉局
宣府镇局
密云镇局
蓟州镇局
宝直局
宝德局
大同局
宝晋局
阳和钱局
盛京钱局
宝奉局
宝吉局
江宁府局(宝安局)
宝苏局
宝浙局
福建省局(宝福局)
台湾府局
宝台局
漳州局
宝昌局
临清镇局
山东省局(宝济局)
莱州局
宝河局
宝武局
荆州府局
襄阳钱局
郧阳钱局
常德府局
宝南局
宝广局
肇庆府局
宝桂局
宝川局
宁远府局
宝黔局(贵阳府局)
毕节县局
大定府局
宝云局
大理府局
禄丰县局
蒙自县局
临安府局
沾益州局
东川府局
广西州局
东川府新局
顺宁府局
永昌府局
曲靖府局
楚雄钱局
广南钱局
宁台厂钱局
文山县局
宝藏局
延绥钱局
宝陕局
宝巩局
宁夏府局
叶尔羌局
阿克苏局
乌什局
库车局
喀什噶尔局
宝迪局(宝新局)
宝伊局
广东造币厂
成都造币厂
江南造币厂
扎什造币厂
曾发行货币的外国银行
东藩汇理银行
渣打银行
汇丰银行
有利银行
上海法兰西银行
东方汇理银行
德华银行
银两票
银元票
大德国宝
横滨正金银行
华俄道胜银行
制钱票
银两票
银元票
花旗银行
华比银行
上海和囒银行
台湾银行
相关历史
中尼银钱贸易
耗羡归公
废两改元
银色风潮
中国货币史:先秦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五代十国 · 宋辽金夏 · 元代 · 明代 · 清代 · 民国/共和国
查论编中华民国货币(包括在境内流通之境外货币)大陆时期法定货币银圆
袁大头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孙中山像
黎元洪像
袁世凯像
船洋
其他
法币
金圆券
银圆券
地方流通
民国通宝
粤毫
福建通宝
中华元宝
中华癸亥
民国甲子
孙头
漳州双毫
广豫票
旧台币
新台币
第一套直式
东北券
新疆券
越南券
藏币
藏钞
四川藏洋
老滇票
新滇票
新疆省票
大龙票
狗娃子票
阿尔泰通用银券
殖边银行新疆专用红钱票(未发行)
新疆壬子饷银
中华民国新疆喀造饷银五钱银币
迪化银圆局造壹两银币
新省币
新疆省壹圆银币
新疆省银行银圆票
大洋票
特殊用途
中华民国金币券(建国前在美国发行)
军用票
国家银行票
商业银行票
地方金融机构钞票
关金券
中共发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币券
边币
北海币
鲁西币
冀南币
华中币
中州币
淮上地方银号券
内蒙古解放区货币
东北币
关东币
人民币
第一套
日本傀儡政权发行
中储券(汪精卫政权)
华兴券(维新政府)
联银券(临时政府及华北政务委员会)
蒙疆券(蒙疆)
满洲国圆
曾发行货币的外资银行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
麦加利银行
有利银行
德华银行
横滨正金银行
华俄道胜银行
银元票
新疆金币券
霍尔瓦特票
东方汇理银行
花旗银行
华比银行
上海和囒银行
华义银行
大西洋银行
其他外国机构发行
港元
苏联红军票
羌帖
日元
台湾银行券
朝鲜银行券
台湾时期
新台币
第一套直式
第二套直式
第三套直式
第四套直式
金门马祖大陈专用纸币
第一套横式
第二套横式
第三套横式
第四套横式
第五套横式
新台币硬币
海南银行银圆券
中国货币史:先秦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五代十国 · 宋辽金夏 · 元代 · 明代 · 清代 · 民国/共和国